夸下海口:风情海口自助攻略
时间:2011-04-18 来源:766旅行网 作者:ZZ 点击: 次
【海口文化】
寻找椰雕·永恒的椰香

在历代众多被贬到海南的京官里,苏东坡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不仅开办了海南第一家书院“载酒堂”,而且对椰子壳钟爱有加,曾经抱着椰壳请当地工匠雕成帽子,取名“椰冠”。从宋朝到明清很长一段时间里,椰壳制成的椰碗、椰杯、椰壶都在本地高档宴席上占有一席之地。椰雕的纹饰、雕刻技法日臻完善。在海口民间,小两口结婚时媒婆总会手捧两个椰壳做的糖罐,大小喜钱往里面塞就好,因为椰壳意味着团圆和喜庆。
第一眼看到吴名驹家的百宝阁时,我擦了擦眼睛开玩笑说,“把灯打开,怎么这么黑?”架子上的椰雕作品大多都乌黑乌黑以至于这位35岁很帅气、原本也有点黑的海口人显得如此之白。作品里有仕女挂盘、赏瓶、天球瓶、水盂、各色造型的椰雕奖杯,以及托在花梨木架子上的转心瓶。基本上,我所熟悉的青花瓷器造型都能找到对应的椰雕造型,作品上大多镶嵌着七彩贝壳或者暗刻花纹,纹饰都很具有海南本土味道,比如黎苗风情、椰风海韵。
如今身为椰雕技艺传承人和海南民间艺术大师的吴名驹,摸刻刀雕椰壳已经有20多个年头,对于只是吸个椰青椰红、喝罐椰奶或者吃碗椰酱面的我们来说,吴名驹眼里的椰子显然意味着更多。“椰子树浑身是宝,椰水可以当葡萄糖注射,根可以入药有利尿的功效,椰棕可以用来制作扫把,或者编花篮和床垫。”
“你不可能每个椰子都剥开,所以椰雕艺人最先要学会‘透视’,也就是隔空挑椰壳。里面的椰壳什么形状、是圆是扁、大小如何,基本上看一眼我就知道。”吴名驹说,椰壳的可塑性好,而且好的椰壳天然有纹路,雕的时候很少一整只雕,基本上要“大卸八块”之后取好的椰片再“化零为整”,经过填缝和打磨之后才有新的造型。我所看到的各种瓶瓶罐罐,特别是工作室里那一对1.2米高的花瓶,都是椰壳拼装之后的杰作。也有用整只椰壳来雕的,比如我最中意的那件《四灵兽》,祥云纹中若隐若现着造型立体的苍龙、麒麟、凤凰、神龟,龙须处采用广式镂空雕刻,而凤尾龙鳞处的刀工细致到要用放大镜来看才能一睹真味。小刀或者刻坏,因此椰雕本身需要比木雕更娴熟的刻工。
我所看到的《四灵兽》事实上只是半成品,吴名驹从不赶工,兴致来时刻三两刀,问他什么时候完工,“我也不知道。”但内心还是有宏图的,一件汇聚了海南岛风光精华的《琼州百景》正在他的筹划中。
寻找火山·火山岩重生记
海口,热带岛城,本就热情如火。很多好几次去过海南的资深驴友也未必知道,海口从古至今一直和火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海口寻找火山,是一场视觉重构的三部曲。

火山公园遛弯火山环形口
也许你已经去过夏威夷,坐着直升机居高临下俯瞰冒着白烟、吐着硫黄味的火山口,然后等你再到海口,也许会觉得这里的火山太“冰冷”,早已被尘封。但尘封并不意味着没有生机,这里的火山文化有着强烈的中式味道,至少让你看完之后淡定地说,“果然是中国的火山。”
在海口看火山,必须先得摈弃一个思维定式,并不是所有火山都得像富士山一样有着高挑的身材和完美对称的火山锥;因为坐着车从海口市区沿着绕城高速抵达石山口的一路,你未必能见到像样的丘坡,倒是久违的天际线和天际线上的莽原让人印象深刻。
难道密布在琼北的40多座火山,会和尤卡坦半岛的玛雅遗迹一样隐藏在雨林深处?其实火山真的在和我捉迷藏,一路前往石山口的原野已经身处火山脚下,那些高大的野生荔枝树,就是最善于栖身在火山岩上的树种,它们的根系透过有着气孔的火山岩吸取水分,直至根系和火山骨肉相连,再在果实成熟时噼里啪啦落下最新鲜的果子,也算是坚硬火山对于海口最温柔的回馈了。
即使到了火山公园的山门,仍然感觉“如履平地”。这也难怪,因为火山群里海拔最高的马鞍岭也不过222米,已经是琼北地区的制高点,天晴时可以俯瞰整个海口市区外加琼州海峡。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山门广场的一口口大缸,特地从附近火LL|古村落收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鲁智深都未必抱得起的大缸,是村民们蓄水的工具,这也是火山村落的生活方式。
走在早已凝固的熔岩流上,有在庭院里散步的惬意。有果林,有藤蔓,有亭台,有古民居,绳索状、珊瑚状的熔岩流就在中间穿梭流淌,像是平躺在地表、用来装饰庭院的假山石。巨大的海口玄武火山岩则被当作了中式韵味浓厚的观赏石,你会觉得它们像极了葡萄串——那些表面类似葡萄的浑圆突起,是熔岩外围冷却后、内部熔岩沿着孔洞继续析出的结果。
火山虽矮,毕竟也有火山口。200多级台阶爬完。这或许是在 海口最辛苦的登山步道),就是火山公园最精华的风炉岭火山口。但此时此刻,我只是站在火山口最外沿的那个环口上,如果要深入火山口,又得继续往下爬100多级台阶,这才终于见到了洞口挂着“绿瀑布”的风炉岭火口。细细的蕨类像睫毛一样整齐排列,崖壁一层层跌落,看起来确实像极了一条绿色瀑布;整个场景,让人徘徊在“水帘洞”和“火山口”之间难辨真伪,你能想到,2.7万 年前这里还是火海?
火山村落“石头积木”奇迹
还没等出火山公园,就有当地老乡殷勤地跑过来问,“火山古村落去不去?”一问远不远,老乡说了,“你要去哪个?”地图一摊,十几个古村落跳了出来。
虽然看得眼花缭乱,但村名倒有规律,名字里少不了“儒”、“荣”、 “道”、“美”、“雅”、“典”。这些在徽派古居的堂号里一再出现的风雅词汇,倒是在火山脚下扎下了根,足见海口近郊先民崇尚传统美德的风气。抓阄一样地选了一个村子——美社村。
路过石山镇的时候就有了新奇发现。长长的一条街,虽然窄到小朋友的水枪就能滋到对面邻居家,却排开了两道平行的骑楼,只是不像广东骑楼砌出两三层,只是剃着平头齐刷刷的石头矮房。石柱当然也是灰褐色的火山岩,英国巨石阵一样看似搭积木一样搭起来,显得毫无规则,却从头到尾散发着古拙美。对着街面的窗台都矮矮的,老婆婆们不需要椅子,飞身坐在窗台上,就是一桌飞花溅月的牌局,叼着烟袋的老爷爷更不讲究,跨个板凳就靠在柱头上。
在广东和海南旅行,走进许多村子,都会看到村民围在一起“吹水”(聊天),其中有两个场所是打听消息最好的地方——老榕树底下和祠堂里。美社村也不例外,好些个老乡聚在一起挂着老一辈标语的祠堂里研究着彩票的奥秘,他们是如此投入,我这个外人的闯人丝毫人不了他们的眼。幸好有一位好心婆婆,一看我挂着相机,就知道是来拍“石头房子”的,健步如飞地走在前头给我引路,甚至忘记了背篓里的小娃娃在“哇哇”地哭。
让婆婆停步的老房子,是一栋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清代中晚期 宅子’也是美社村里最有代表性的火山岩石头房之一。屋里的房梁和隔墙,用的是当地上好的荔枝木和菠萝蜜木,房梁上雕刻着“似火似山又似人”的图案,这是火山古村落的图腾,也表达着当地人对火山的尊敬。和广东沿海很多古村里的蚝壳房子一样,火山脚下的村民也懂得就地取材的道理,房子的外墙打磨得四方平整,进屋一看,内壁还是凹凸不平的原石模样,午后的阳光穿过无数“小隧道” 到很特别的火山矿物质火山岩着实是上好的建材,海南常年温热,因为有奇妙的孔洞存在,外面的热气不易侵入,而且日薄西山后石头的散热还很好,降温快,而且通风。
不仅是墙壁,村里堆放石门前屋后的石盆、石缸、石臼、石碾、石磨,包括村里的地标福兴楼,也都取材于当地火山岩。好心 石门。它们都是由火山岩重构的视觉奇观。 婆婆说,这座碉楼曾经是抗战中村民对付鬼子的堡垒,解放海南岛时也是琼崖纵队的根据地之一。因看来这火山岩,也确实见证过许多烈火中的勇烈。
火山度假村海口观澜湖
有人将海口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形容为“近乎月球上的高尔夫球场”,虽然月岩的成分和火山岩相距甚远,但海口观澜湖的现址,一片遍布火山岩的荒漠。
几乎在球场和度假村的任何一个角落, 都能找到雷琼火山群喷发所遗留下来的火山岩。寻找火山岩的踪迹,几乎成为我在海口观澜湖第一天里最主要的视觉游戏。它们出现在Bistro自助餐厅里,被当作天然的花插,以及被用来打磨成餐盘的托架;大堂酒廊的墙壁用的也都是打磨平整的火山岩;走几步台阶,发现地板、花坛的布置、楼梯的支柱也是垒叠起来的火山岩;电梯口的艺术品陈设,也由青花瓷或水晶换成了造型各异、古拙醇厚的火山岩原石;即使推门进到房间,依然不乏火山岩的元素,比如肥皂架、洗浴用品架;走上阳台一望风景,眼前就是火山岩主题乐园,两座造型逼真的人工火山用的还是本地出产的火山岩。临到要睡时,观澜湖还是不忘提醒我身处火山世界,因为铺夜床时早就备好了让我倍感贴心的小礼物——一枚高尔夫球大小的火山原岩。
在黑石球场,即使像我这样的高球菜鸟,自己开着球车巡视一圈,也称得上是独特的视觉体验。黝黑的火山岩不仅担当着围栏,许多景观石亭也由火山岩作为建筑原料,球道中间无心插柳地保留了黑色的万年裸岩,甚至还能见到类似古罗马遗迹的栈道、石门。它们都是由火山岩重构的视觉奇观。
规划有8个18洞球场和2个9洞球场的海口观澜湖球会,无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海南岛上最大的高尔夫中心和海口最新的休闲地标。据说,火山主题乐园完全建成后,入夜时的人工火山将模拟火山喷发的场景,而外形酷似客家土楼的SPA中心也在建设中,或许下一次来,就能抹一把火山泥,搓一搓火山蛋。更能享受刺激的当然还是高球迷们,因为你们是真正在火山口打球,而且这里的火山不是死火山,只在休眠而已。
【海口美味】
寻找琼音·海腔深处的美味
流星阿文和金安仔是一对音乐搭档,两个人都出身在海口郊区,从网友晋升为铁哥们,又撮合到一起玩上了网络歌曲,一时间唱红海南。
流星阿文在歌里用的是本地方言,听起来兼具越南味道、客家味道和广府味道。80后的本地年轻人都沉浸在日韩和港台风里的时候,流星阿文的海南话Rap说唱剑走偏锋,迅速得到了本地年轻人的追捧。从最早的《打工13月》到最新的《定安娘子》,流星阿文的海口话网络歌已经创作了近20首,其中,最受关注的要数“琼剧三部曲”中的《哆咪哆咪》。
《哆咪哆咪》在本地话里的意思是“千什么”,这首歌的好处在于,你未必听得懂歌词,但只要对照着歌词来看,这绝对是一首有关海口原生态旅游的“音乐攻略”。
“西门的伊面、新埠岛的海鲜、博爱路的猪脚饭和黑横竹笋汤、新华南卖凉荼的北海爹、十三小门头鱼煲店……”歌里提到的海口美食,都是本地市民隔三岔五就要拜访的地道美食据点,绝对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海口美食攻略。本土美食和本土音乐之间,因为一首歌的传唱而相濡以沫,亲切得像是邻家男孩的拨唱。
流星阿文的海南歌,或许用“海腔”来形容最为合适。扑面而来的是融合了琼剧唱腔的调子,阿文说,“只要你去听听过最经典的琼剧,比如《刁蛮公主》、《金枝玉叶》,你就会觉得我唱的其实就是流行版的琼剧。”每次创作歌曲之前,流星阿文都会和金安仔一起去采风,那首《定安娘子》里,就几乎在歌词里囊括了海口近郊定安县的所有镇子的名字——“李青梅,定安娘,落难琼台的王子都看上,岭口一路向南水尾洋,北风烟过新竹有人想。”那么亲切的海南清风。
但凡熟悉海南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知道“定安娘”的美名,“定安娘”、“文昌倌”更是类似广州“西关小姐”、“东山少爷”的美貌才俊绝配。歌词里那位名叫“李青梅”的定安娘子的传奇,和《还珠格格》里说到的夏雨荷何其相似,都是为了追逐爱情而客死他乡的传奇,歌词的背后,传递着海南女子对爱情的憧憬和热望。当《定安娘子》传唱之后,海南很多县市都开始邀请流星阿文,希望他可以创作一首推广县市旅游的宣传歌,《琼海溜》、《文昌倌》已经在创作阶段。
流星阿文和金安仔有事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去海口的KTV里飙歌,飙的大多是传统琼剧。他们都觉得,“吃大排档的时候,最能让我感觉到我们是海口的一员。”
本文源于766旅行网,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haohao766.com/gnyjgl/hainan/4146.html